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學術出版」標籤的文章

大學出版社的「開放取用」(Open Access)之路

An Approach to Open Access for University Press 邱炯友 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研究所 joyo@nccu.edu.tw 摘要 本文主要提出關於「複合式開放取用 (Hybrid Open Access) 」制度在傳統大學出版社的可能性與機會,以及探討大學出版社在缺乏透明且詳述的 OA 規劃程序下,如何因應時代發展。大學出版社本質既然是「非營利」為本,則「複合式 OA 」策略對大學出版社來說,是項挑戰。「複合式 OA 」的概念已經不只是適用於學術期刊,更可適用於學術專書出版。大學出版社很難有不踐履 OA 的理由,但是對於大學出版社的經營體質與生存而言,福禍難料。 關鍵詞 大學出版社、開放取用、複合式開放取用 Abstract The article raises questions about the possibility and opportunity of Hybrid Open Access mechanism in traditional university presses, and about the lack of transparency that has characterized the planning process of university press. University press with a nature of non-profit must meet the challenge of Hybrid OA demand whatever in journal or book publishing. It seems to be a must for university press to convert to OA management, but future success and failure remain unpredictable. Keywords University press, Open Access, Hybrid OA ㄧ、前言: OA 作為一個成長的有機體 大學出版社向來標榜非營利機構之形象及傳統,兀自高飛翱翔於知識產業之穹蒼。在歐美學術社群中,大學出版社極具高瞻遠矚的銳眼,使他有別於

學位論文典藏管理之學術倫理問題

學位論文典藏管理之學術倫理問題 邱炯友 joyo@nccu.edu.tw 前言 碩博士學位論文(以下簡稱「學位論文」)經由畢業大學圖書館與國家圖書館收錄,而進行典藏與管理業務之前後期間,三大事項常涉及學術倫理問題,分別為:論文查重比對(抄襲檢測)系統之執行、論文公開閱覽之選項、論文修訂版本之抽換等。這三項問題在現今講求電子論文(論文電子檔)與紙本論文併進的年代,更是處處凸顯大學、權責圖書館在典藏管理政策上的許多盲點,我們必須充分且嚴肅地正視問題,以避免日後衍生危機,甚至造成不可挽回之困擾。 ㄧ、論文查重比對系統之執行 目前幾乎所有的論文查重或比對系統僅為檢測文章相似度的工具,然而,使用此類系統的最後一道步驟工序是「人工檢核」,也就是委由專家進行引文格式規範的驗證。可惜許多大學機構並不了解此真相,或是無能力執行後續工序;而系統銷售廠商卻多數仍未積極尋思開發較佳的解決方案,或始終消極含混系統所存在的「侷限」。 換言之,論文查重比對系統主要藉由量化方式顯示論文的相似程度百分比,提供檢測者發現「疑似不當引用」或「重複」之詞句,但比對系統僅是一個檢測文獻相似度的工具,比對結果的百分比只是一個參考數字,並不能全然以百分比的高低判斷文章是否抄襲,而若係不當引用或不符合引文規範要求,即便對比出之重複文字量比率低,仍無法全然排除抄襲之可能,即便僅及1%的相似句詞,也可能是抄襲所在。判斷論文是否涉及不當引用或抄襲,自應從論文內容與其所採用的引文格式規範(例如:APA、MLA或Chicago等等)去判定,而非僅僅依賴事先設定系統敏感參數之百分比合格標準值。任何收受論文送存相關單位皆應正確認知系統之功能與侷限。 因此,該由誰積極負起所謂此類系統的最後一道人工檢核工序之責任?便挑戰著研究生、指導教授、系所主管、大學教務處、大學圖書館的智慧及良知。然而,若從困境中思考可能的解決方案,則若培訓大學圖書館之學科館員(或參考館員)作相關宣導和教導檢測工具之操作特性外,同時加強養成自身對學術倫理與學術引文格式之素養,將不失為提升學科館員地位與形象的機會,當然這可是艱難的工作;此外,指導教授也應在過程中,負起完全監督之責,如此才能有效防杜指導論文時,牽連學術不端事件之潛在陷阱。 二、論文公開閱覽之選項 甫於2018年11月修訂通過的<

大學出版社與大學圖書館之 開放取用(Open Access)政策合作與分享

邱炯友 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 joyo@nccu.edu.tw 一、前言 長久以來,學術專書的出版發行向來是一般大學出版社最主要的業務內容,甚至也可能是唯一真正實際作業和負責之執掌。除了專書之外,另一項學術出版品的重要內涵之一:學術期刊,卻因為仍必須額外仰仗各個專門領域學者的編輯參與,故經常委由大學內相關系所部門或學會組織 (learned society) 來執行編輯業務,大學出版社充其量成為經費預算的編列單位,或僅為名義上的出版者。然而,更因為各個國家國情與教育科技政策之不同、各校創設大學出版社進程之快緩等因素,而使大學出版社的發展產生不同變貌。 環視大學出版社傳統發展歷史,不難發現大學機構在解決校內學者研究成果之散佈、學術專書出版之通路,以及面對校外營利性學術出版社著重市場導向的選題企劃出版之局限性等困境,而積極努力做出的種種反應措施。在這些措施中,學術專書出版因而成為首要解決之務,儘管各個大學出版社對於「學術專書」與「學術期刊」這兩項主要出版產品各有所鍾,但學術期刊出版所需之編務作業與人力更須大量倚靠大學機構豐沛的學術研究人力資源,才得以從容因應外界營利性出版機構的競爭壓力,並在不計較市場成本與利潤的考量下求生存。然而學術期刊出版容易生存於大學機構內,並不意味著大學機構底下,學術期刊出版將成為大學出版社的唯一或專屬業務,相反地,相較於學術專書,則學術期刊之出版常常是大學出版社較為晚於關注與開發的出版品項。 雖然上述場景並非絕對也非偶然,但是卻是反映出學術期刊之出版發行業務的複雜性,以及它必須耗費更大的編制規模,不僅在編輯預算、人事成本項目上,也充分顯示特定學術分科上的專門性與顧慮。換言之,大學出版社本質上仍必須像一般「出版社」般,以編輯專業實務為主要工作內容,至於學術專業則是自然借助於同屬大學母機構的資源。這項「資源」不僅是屬於學術人力資源,也來自於夥伴機構的資源和搭配,尤其是同屬大學母機構轄下的「大學圖書館」夥伴之合作。 二、 OA 這個新觸媒: Luminos 方案 大學出版社不僅是「出版機構」亦是「大學機構」之一環。在大學使命與市場機制中,它必須同時面臨出版營銷策略與學術任務雙重交付之職責。如今在學術界風起雲湧的開放取用 (Open Access; OA) 政策涵